欧阳询的字价值多少?
我们看一个人的书法,常常最先看的就是其作品字体是否端正,是否具有力透纸背、骨气丰满等元素。而大家一提起正楷,想到的正是一个人与其书法,那便是唐朝的颜真卿。再之后,正楷的佼佼者,恐怕就要说宋朝的苏东坡了。而如今,正楷最推崇的人,恐怕便是唐朝初期的欧阳询,他被称为楷书之祖。
说起欧阳询,我们想到的便是“欧体”,他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《皇甫诞碑》《化度寺碑》等等书法,都被后世认为乃是正楷的楷模,甚至被奉为“楷书之祖”。但是,这么一位对书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,他的墓志铭到底应该怎么写呢?
当我们去搜索欧阳询的墓志铭时,却发现只有寥寥数语,甚至有人说他只有“一妻,无子,卒后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”的简单介绍。有人说,就是因为无子才使得欧阳询的墓志铭简单。但是,这样一位被奉为传世楷模的书法大家,就这寥寥数语的墓志铭真的是有些过简了。
其实,无论是欧阳询还是其后人等等,都曾经为后世的世人留下了非常多对欧阳询的叙述,但是没有一个比得上他自己的墓志铭,但是,却有人说他的墓志铭太过于简略。
欧阳询的书法对于世间人,对于后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,他对于书写的严谨态度更是令人敬佩不已,但是,他却没能为自己留下一篇完整的墓志铭。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中曾经有一段关于欧阳询的简短描述。
《旧唐书·卷八十九·列传第四十九》:“初,询闻周佩受尽赦,谓门人曰:“吾无病而死,何人也?”因索袍服,易私服登台,叹曰:“老夫当死。”遂呕血,惊悸而亡,时将六月,无寒暑,死七八日,颜状如生,里胥以其无儿子,无丧事,委辇而下棺,葬后两三日,妻夜梦询曰:“某三日不醒,遂瞑目矣。今以委于道路,予谁语耶?”妻觉,具道所以,乃发圹,视之,已死于棺中,即驰告亲邻,易棺而敛。”
《新唐书·卷七十二·列传第十四:“欧阳询,字德温,鄱阳人。母崔氏,梦白象而孕,九年而生询。少孤,事母至孝。年十二,读书曰:“臣者,尽忠尽意而已。”母疑“尽”为“敬”,曰:“尔为忠臣,当尽心。”及长,博学的为文,工于草书,行草书体近于蔡邕、刘德升,为世所重,为唐草之始祖。太宗为秦王时,购求之甚急,竟不能致,问袁盎,盎曰:“询为人高简,未尝志于此,必不肯来。王善识士,必有以夸之,然后可致也。”及王丞相举博古秀才,召策百余人,询之所答,有若发蒙,王笑曰:“公之所为,岂让故人,而况举逸之士。”由是知名。转秘书监。武后时为楷法,天下共遵,号“欧体”。卒,年九十三,赠荆州大都督,陪葬于昭陵。”
我们从欧阳询的墓志铭中,就可以看到其整个生平,他的生卒年代以及他的先祖世系等等,都可以一览无余。可是,遗憾的是我们却只能看到简单的几笔,虽然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都为其立传,但都不如他自己的墓志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