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有假沉香佛珠吗?
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规定洋船不得驶往宁波、直隶等港口,一律只许在广东收泊,粤海关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海关。广州十三行成了管理外商、垄断外贸的机关,中国与外商交易的货物都要经过十三行的中介。
十三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唯一中介者,如象牙、紫檀、椰蒂等原料从外洋运回,由十三行转内销,一些能工巧匠被招到行商的作坊内工作,为行商服务,也代外商定制器物后通过行商转往南亚各国,如美国的费城等。所以,广东成为晚清对外贸易的中心,手工艺非常发达,制成品行销海内外,有“广货”之称,有“天下所有广东全,广东所无天下无”之说。
清乾隆时广做象牙器,有牙球、牙梳、龙船。牙龙船长四尺、阔二尺。乾隆时洋船进口的货物有沉香、乌木、花纱、呢丝。广制的犀角杯,有“广犀杯”之称。
沉香是当时广州对外贸易大进大出的商品,有本地产,也有外国来的。外国来的沉香主要来自南亚一带,沉香是十三行的行商(商人)经常置备的“广货”,在晚清,一些宫廷里用的小件器物或文具,多由宫里的太监托十三行行商去定做。一些大的建筑或家具才从京里找苏匠和京匠。
在十三行时期,一些匠人靠自己的专长,发了大财,如木匠黎玉田专营房建筑业,有自制的小船到南洋,从外国招募1000多个能工巧匠,专做木件大活,与十三行行商和外国做码头生意,大兴建筑工程,从木料运输、开厂制造木构件、安装施工等他一手承包。所造建筑有“苏屋”、“新桶”、“黎家桶”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