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鉴定清代黄花梨家具?
黄花梨木,又称降香黄檀,我国明清两代,尤其是清代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。它的主要产地在海南,故又称海南檀。因其生长缓慢而木质致密,所以材质坚硬、色泽沉静、花纹美丽,并能发出奇异的香气,故倍受世人青睐。近年来,世界各地文物艺术品市场黄花梨家具价格大幅飙升,存世的清代乃至更早的黄花梨家具成了人们搜寻、收藏的珍品,由此,仿制品、赝品也层出不穷。鉴定黄花梨家具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:
一、纹饰 黄花梨木质细密,色泽柔和,观感不事雕琢,纹理或隐或现,生动多变,有紫檀之端庄,亦有楠木、黄杨、紫柳之闲静。更妙者,有的黄花梨木还具备行云流水之美,变幻无穷,令人遐思不尽。由于质地较软,雕刻不易出细,所以其家具大多简约、不追求烦琐的装饰,注重自然质感。而其赝品,多用近似黄花梨的草花梨等雕刻,图案繁琐,观之乏味。
二、造型 清代家具分三个时期:清初为早期、康雍乾130年为中期、嘉道光咸丰50年为晚期。早期家具造型厚壮,线条较硬,起线粗深,雕饰较少,纹饰多用龙凤纹。中期家具造型承上启下,线条柔和,尺寸逐步变小,造型趋向华丽繁缛,牙角雕饰普遍增多。晚期家具,制作粗糙、单薄,不甚注重打磨,甚至通体不上漆,露粗纹理。仿造的黄花梨家具,多是照着真的黄花梨家具直接复制而成,所以其造型、纹饰基本雷同,与古制相比便显得呆滞、僵硬。
三、工艺 早期家具多用铁力、楸木制榫卯,内部亦多用松木、榆木等制成,外面才用黄花梨包镶。制作时先打粗底,再放样上黄花梨包镶,然后雕饰,打磨。制作技艺多属明代遗风,十分讲究,严丝合缝,合页、面叶、吊牌、铜套等皆有黄花梨雕成。清代中期至晚期,用材相对不那么讲究,多用黄花梨一木制成,合页等多是铜活。
四、瑕疵 黄花梨的成材时间十分缓慢,因而上等黄花梨木并不多见,一般的木料都有大小不一的死结,或天生烂朽,或虫蛀,或有大小不一的裂纹。故黄花梨家具多用多种材料攒接而成,纯一材者较少。仿造假黄花梨家具,为了追求利润,多用整料制成。
五、包浆 尽管黄花梨木质坚硬,但毕竟是木材,经过清代历朝,再经300年后流传,传世品极为稀罕。家具制作时又不上漆,而是打磨后烫蜡,经年岁长久的使用,把手上会变得乌亮,产生黑色包浆。新仿冒品有的用火熏烤而成伪包浆,仔细观察则能分辨,有的仿冒品以新木打蜡,无包浆,一眼便知。
六、款识 黄花梨传世品中,晚清家具,款制、印制并不盛行,仅少数制作精良、工艺考究、题款制作工匠之家,或用做进朝贡品的家具上,有少量款印,如王世襄先生旧藏黄花梨条案等。有的传世品上款印模糊,有的因使用磨损而无款印。明清家具款识造假多是后人为了牟取暴利胡乱刻之,很容易辨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