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三镶铜是什么?

诸查成诸查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清康熙朝,珐琅工艺从欧洲再次传入中国。清皇朝以高度中央集权的优势,组织工匠仿制。康熙五十二年,宫内制办处已能独立完成珐琅器制作,在紫禁城内专设“珐琅作”。当时,制造珐琅器的作坊除清宫造办处外,在北京、广州等地亦相继设立,清宫所造珐琅器多以黄金为胎,称为“金胎画珐琅”,广州等地所造珐琅器以铜为胎,称为“铜胎画珐琅”,铜胎画珐琅开始在广州烧造。

铜胎画珐琅又称“广珐琅”,流行于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,是专供宫廷御用的器皿,主要为陈设和生活用具。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镶嵌工艺技术,同时又是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和启发,在康熙朝独特而盛行的一种工艺。其制作方法是以红铜作器物胎体,在红铜胎上以掐丝工艺与釉色相间,再经低温烧结而成。其中以各种釉色相问或是以釉色衬托出各种图案花纹者,称为“广珐琅”。在珐琅中嵌以各种纯金图案者,则称“金胎金丝珐琅”。它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非常相似,景泰蓝是用铜丝掐花纹填入珐琅釉料烧制成的,而铜胎画珐琅是在铜上用油彩绘画后烧烤成器的,只是后者的色釉更丰富多彩,光洁明亮,有“色在金中”的美誉。

三镶铜主要流行于清代晚期,它从“广珐琅”沿革而来,是将磨光的紫铜片镀金后,以金钩勾出图案轮廓,涂以透明珐琅釉料,经700℃至800℃焙烧而成。因其在制作时用黄铜分段浇铸器体,在接头部分镶红铜片,故称“三镶铜”。三镶铜制作工艺精湛,铜质优良,造型古朴典雅,图案内容丰富,镀金光洁明亮,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。其制品主要有烟盒、鼻烟壶、火镰、酒壶、酒杯、茶具等生活用具以及盆盎、壁瓶、台灯、香炉等摆饰品。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、费工,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停止生产。

画珐琅器在清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,除作为各种实用品外,在室内装饰美化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